1. <mark id="55i5k"></mark>

      
      

        1. <noscript id="55i5k"></noscript>

          1. 當前位置:首頁 > 大美宜都 > 活力宜都

            活力宜都

            水匯兩江秀 業聚宜都興
            發布日期:2023-01-16 來源:湖北衛視微信公眾號 編輯:宜都融媒體

            宜都地處長江中游南岸、湖北省西南部,素有“楚蜀咽喉”“鄂西門戶”“三峽門城”的美譽。全市轄8鎮1鄉1街道2個管委會,總人口39.7萬,國土面積1357平方公里。

            宜都是一座人文薈萃的千年古城

            境內城背溪文化遺址顯示,早在7500年以前,原始人類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。公元前196年,宜都已設縣制,名為夷道。東漢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劉備改臨江郡為宜都郡,取“宜于建都”之意,“宜都”之名由此而來。在宜都這方鐘靈毓秀的土地上,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。三國名將陸遜在這里取得了“夷陵之戰”的輝煌勝利;唐代詩仙李白在這里留下了“山隨平野盡,江入大荒流”的千古佳句。首任太守張飛、一代大儒王永彬、國學大師楊守敬、著名學者王永彬、開國上將賀炳炎,都見證著宜都的文脈綿長、群英薈萃。

            宜都是一座風景秀美的生態美城

            宜都地處北緯30度,四季分明,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。境內古潮音洞、奧陶紀石林、三峽九鳳谷、楊守敬故居、清江天龍灣、天龍灣國際高爾夫運動中心、清水灣等自然人文景觀星羅棋布,清江(宜都段)山清水秀,風景優美,水量充沛,森林覆蓋率達65%以上,兩江伴流、山水一體、氣候宜人的生態資源和自然景觀在全國獨一無二,適宜人類長期居住。

            宜都是一座交通便捷的濱江新城

            宜都界分中西部,雄踞鄂渝湘三省交界處,毗鄰省域副中心城市,隸屬宜昌“半小時經濟圈”,是長江經濟帶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、三峽城市群節點城市。境內焦柳鐵路貫穿南北,黃金水道連接西東,滬渝、宜張、宜岳、三峽翻壩四條高速,宜華、陸漁兩條一級公路架起溝通內外的快速通道,市中心距高鐵站、三峽國際機場僅25公里,依托宜昌城區和宜都完善的公路、鐵路、航空、水運等多式交通,可快速通達全國各地。宜都正逐步成為我國中西部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。

            宜都是一座實力較強的產業名城

            2022年,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00億元、同比增長12.5%,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320億元、同比增長25.7%,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0家??h域經濟綜合考評居全省一類縣市首位,7年蟬聯賽迪全國百強、躍居第68位,躋身中部百強第12位。先后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(市)、全國文明城市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、全國文化先進縣(市)、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稱號。

            宜都是一座勇爭一流的夢想之城

            “十四五”期間,宜都提出了“挺進全國千億五十強、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”奮斗目標,致力建成共富共美的現代化新宜都。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,宜都將始終弘揚“競進作為、勇爭一流”百強精神,按照“全國一流、全省領先、宜昌第一”標準謀劃推進工作,積極對接融入全省“51020”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和宜昌九大產業布局,形成2個產值過500億元、1個產值過400億元、2個產值過300億元、1個產值過100億元的六大產業集群,5年內工業產值突破2100億,打造國家級產業轉型示范園區,未來的宜都,將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投資沃土。

            水匯兩江秀,業聚宜都興。全國文明城市、全國百強縣市―宜都市正在向建成共富共美的現代化新宜都闊步前進。未來的宜都,將是一座現代產業之城、活力創新之城、康養旅游之城、生態園林之城、幸福和諧之城。

            • 熱點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