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0日,湖北衛視《湖北新聞》播發《湖北首批全國創新型縣市 | 宜都:科技賦能“甜蜜”產業》,聚焦我市柑橘產業鏈的科技創新之路。
今天的《湖北首批全國創新型縣市》走進宜都市,看看當地傳統的柑橘產業,如何走上科技創新之路。
在宜都,柑橘的出行方式是它——“小火車”。
黑科技還藏在柑橘生長的各個環節,比如能自動澆灌的智能化管道、精準的采果機器人等等,他們保證了這里的果品優質率達到90%以上。
宜昌宜都市綠老大蜜柑基地負責人何勇:“引進一些科技性的基礎設施,全程自動化控制,時間基本上都能精確控制?!?/p>
宜昌宜都市綠老大蜜柑基地負責人何勇:“它的含糖基本上在14至16之間,一般可能是在11左右,精品果能賣高價的,這是市場才有帶動性?!?/p>
科技賦能,提高了果品的精品率,實現優質優價。在推進產品深加工的過程中,當地的生態農業企業土老憨也站了出來。從橘肉到橘皮,一頭扎進加工工藝的研究中。
宜昌宜都市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董事長陳世貴:“就遇到非常多的困難,究竟怎么加工、加工什么,加工過程的技術有哪些。創新的核心是人才,如果沒的人才,創新都是空談?!?/p>
少人才、缺技術,這是縣級城市開展創新的共性難題。面對難題,宜都把農產品加工列為重點產業,對企業招才引智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貼,這是宜都各類政府補貼中的最高額度。有了政府的有力支持,土老憨從山西引進陳醋行業專家于洪波,一起攻克橘皮發酵工藝,推出了橘醋產品,投產當年,銷售額就達到了1000多萬元。
宜昌宜都市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生產中心總監余紅波:“第一年利潤有300多萬,就是30%左右。我們現在還有陳皮料酒、陳皮醬油、陳皮豆豉另外三大系列的產品,(年)產值可以達到2.5到3個億?!?/p>
除了通過待遇和補貼鼓勵創新,宜都還成立企校聯合創新中心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。
宜昌宜都市科技局局長沈錫陽:“全市的創新創業平臺已經達到了80多家,產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地得到了提升,出現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科創新物種企業?!?/p>
一系列組合拳讓土老憨、豐島食品先后評為了省級高新技術企業,在他們的帶動下,全市90%以上農戶被納入產業鏈條,如今,宜都已擁有全國最完善的柑橘產業鏈,“宜都蜜柑”的品牌價值達到30多億,每年帶動農民增收超50億元。
宜都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夏明海:“延伸柑橘產業鏈,提高柑橘附加值,實現了柑橘的全果高價值利用,目前宜都柑橘產業鏈總產值已超過100億元,帶動農民增收20%以上?!?/p>